《中国饭店集团(管理公司)发展报告(2014年度)》解读
创建时间:2015-07-10
字号:【默认大超大】
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论坛暨第九届饭店品牌建设国际论坛”于2015年7月8日在太原万达文华酒店开幕。此次论坛以“新常态、新需求、新趋势、新业态;互联网+”为主题,是在饭店行业转型发展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高水平的论坛。共计300多位来自国际、国内饭店集团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于会上发布《2014年度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发展报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 谷慧敏 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会场实录
谷慧敏:非常荣幸再次代表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来对《2015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进行解读。本报告解读分集团规模、品牌发展、空间布局、集团成长、集团系统和经营数据六个部分。相比较于上一年报告中提到的特征,今年的报告数据显示出三个变化:第一,市场结构发生变化。2014年的中档饭店集团和精品饭店集团数量增加;第二,饭店品牌分化,呈现出垂直细分化的倾向;第三,饭店经营绩效下滑,收入下行压力增大。接下来,我将从六个方面来汇报。
一、集团规模
在去年报告基础上,我们尝试将集团规模的统计分成含筹建饭店和不含筹建饭店两个口径予以分析。含筹建饭店集团规模及其增长数据如下:2014年度参与深度统计的56家饭店集团,共管理饭店17,539家,客房2,142,120间(均含筹建项目)。平均每家饭店集团管理饭店313家,客房38,252间。其中:饭店数量排名前5位的集团分别是:铂涛集团、如家酒店、华住酒店、格林豪泰和锦江国际,其饭店数量均超过1300家;客房数量排名前5位的集团分别是:如家酒店、铂涛集团、华住酒店、格林豪泰、锦江国际,其饭店客房数量均已超过15万间。
由表中数据可知,大多数集团在2014年实现了规模上的增长。2014年,参与统计的集团成员饭店数均值较2013年增加了172家,成员饭店的客房数均值增加了14529间,增长率分别为122%和61%。但需要说明的是,如家酒店、铂涛集团及格林豪泰三个客房体量非常大的企业都是在2014年首次参与统计,由此导致本年度饭店数及客房数均值呈现极高的增长率。
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参与统计的39家饭店集团来看,2014年平均客房数和平均饭店数较2013年增长率分别为18.6%和26.8%,与上一年的8.8%和9.6%相比,可以看出中国饭店管理集团的规模扩张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从2012至2014年三年连续参加统计的28家旅游饭店集团来看,2013年和2014年平均拥有客房数增长率分别为9%和11%,表明中国饭店管理集团扩张速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相对而言,传统饭店集团规模增长率相比新加入统计分析的经济型饭店偏低。
在含筹建项目的排名中,2014年客房规模较2013年增长率最高的五个集团分别是浙江旅游(92.5%)、海航酒店(60.8%)、天伦国际(54.3%)、维也纳酒店(45.7%)和华住酒店(38.7%)。
由于受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企业经营等因素的影响,含筹建项目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准确反映集团情况,因此本报告将以不含筹建项目的集团规模进一步揭示中国饭店集团规模现状。
不含筹建项目,56家集团共管理饭店13,335家,客房1,531,383间,平均每家饭店集团管理饭店238家,客房27,346间。平均饭店数和客房数与含筹建项目的规模相比,饭店数减少75家,占31.5%;平均客房数减少10,906间,占39.9%。由此可见,筹建项目在饭店集团现有规模中仍占有一定比例,饭店集团成长性较强,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在参与深度统计的56家集团中,饭店数量排名前5位的集团分别是:如家酒店、铂涛集团、华住酒店、格林豪泰和锦江国际,其饭店数量均超过1000家。客房数量排名前5位的集团分别是:如家酒店、铂涛集团、华住酒店、锦江国际、格林豪泰,其饭店客房数量均已超过14万间。
在不含筹建项目的排名中,2014年度客房规模较2013年增长率最高的五个集团分别是万达酒店(128.3%)、维也纳酒店(104.2%)、浙江旅游(100.0%)、粤海国际(89.3%)和白天鹅(61.5%)。
总体来看,部分饭店集团通过大量并购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大多数集团继续保持常规增长速度,但一些以高星级饭店为主的集团也面临增长乏力的风险。
从产业集中度来看,2014年客房数量达到10万间以上的饭店集团达到5个,分别是:如家酒店、铂涛集团、华住酒店、格林豪泰、锦江国际。这5个集团总客房数为1,270,664间,占参与统计饭店集团客房总数的59.3%,且这5家集团客房数均超过10万间,形成了我国饭店集团的第一阵营。
2014年客房数量在2万至7万间之间的饭店集团达到14个,分别是:维也纳酒店、浙江开元、东呈酒店、青岛尚客优、首旅酒店、南京金陵、山东蓝海、碧桂园凤凰、海航酒店、港中旅酒店、杭州住友、山东银座、君廷酒店和湖南华天,客房总数为507,284间,占参与统计饭店集团客房总数的23.7%,形成了我国饭店集团的第二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饭店集团第二阵营与第一阵营之间的差距很大,客房数的最小差距为116,202间客房。
2014年客房数量在2千至1万间之间的饭店集团达到37个,分别是:万达酒店、广州岭南、湖南和一、世贸君澜、河南中州、凯莱国际、康年国际、国宾友谊、四川锦江、桔子水晶、粤海国际、四川明宇、白天鹅、石家庄国大、雷迪森旅业、上海衡山、恒大酒店、世纪金源、阳光酒店、四川岷山、天伦国际、亚朵酒店、陕西旅游、深航酒店、尊茂酒店、福建中旅、城市名人、中青旅山水、远洲酒店、浙江旅游、八方快捷、深圳华侨城、书香酒店、北京玉渊潭、厦门建发、南京颐斯汀、东方嘉柏,客房总数为364,172间,占参与统计饭店集团客房总数的17%,形成了我国饭店集团的第三阵营。
根据《Hotels》杂志2014年发布的2013年度全球饭店集团规模排名,56家饭店集团中有如家酒店、上海锦江国际、华住酒店、浙江开元、南京金陵、港中旅酒店、维也纳酒店、首旅酒店、海航酒店、杭州住友、世贸君澜酒店集团、东呈酒店及山东银座等13个集团进入了全球饭店集团前100名。
对比国际集团,从规模的绝对值对比来看,根据2014年《Hotels》公布的2013年全球饭店集团规模排名(见表1-5),位于前十位的全球饭店集团拥有饭店总数达到了39,164家,平均每家集团拥有客房48.1万间。而同一时期我国排名前十位的饭店集团,拥有饭店14,541家,平均每家集团拥有客房数15.3万间。2013年度,全球饭店集团排名第十位的如家酒店客房数量是中国饭店集团排名第十位的港中旅酒店的7.9倍,而2014年度,全球饭店集团排名第十位的锦江国际客房数量是中国饭店集团排名第十位的维也纳酒店的2.9倍,这表明中国饭店业的集团化发展十分强劲,与国际的差距也在快速减小。
二、品牌化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参与统计的饭店管理公司越来越注重实施多品牌战略,深化品牌建设,比如自主连锁品牌建设、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文化建设以及品牌质量的建设等。与此同时,在品牌质量方面,各集团越来越重视饭店品牌的标准化建设,比如硬件手册标准、客房标准、早餐标准、服务质量手册标准等,但标准的细化及精准市场画像定位上还有待于优化完善。另外,此次参与统计的饭店集团中,自主连锁饭店集团所占比例为85%,说明中国本土品牌已经由非品牌化向品牌化发展,真正走上集团化的道路。
1、在品牌谱系方面,2013年以来各集团开始注重发展中档市场,而2014年各集团进一步丰富所拥有的品牌,市场微细分态势初见端倪。多数集团不同档次和类型的饭店品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布局。总体而言,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饭店集团开发新品牌。传统的基于星级饭店的集团通过并购拓展新的品牌或进入新的市场区域,如锦江国际、首旅酒店等;原有的经济型酒店集团则开展品牌的向上延伸(TradingUp),积极开拓中端和精品饭店市场,如华住酒店、维也纳酒店、白天鹅等。同时,精品饭店品牌发展迅速,形成对传统高端星级饭店的挤压态势。二是集团通过品牌再造为实施多品牌战略打下基础,如城市便捷将集团更名为东呈酒店集团,并引入中端品牌宜尚以及中高端品牌怡程。三是集团通过对国内外饭店品牌的收购等来丰富自身品牌谱系。如上海锦江集团收购法国卢浮集团,海航酒店集团收购西班牙的NH酒店,首旅酒店收购浙江南苑集团等。
需要指出的是,品牌是整个公司的战略资产,对品牌的正确估值不仅有利于品牌延伸的发展,提高公司的声誉,而且有利于公司的营销和管理人员对品牌投资做出明智的决策,合理分配资源,减少投资的浪费。在参与统计的56家饭店集团中,仅有6家集团进行了品牌评估,其中君廷集团和湖南华天对其品牌估值重视程度较高,而大部分饭店集团未进行评估或者还未意识到品牌评估的重要性。在未来集团化发展中应重视业主和投资人看重的酒店品牌资产价值等软性资产。
2、品牌档次
2014年,提供有效“档次分布”数据的56家饭店集团共有客房2,142,120间。其中,高档饭店共有客房404,657间,约占总量的18.89%;中高档饭店客房277,238间,约占总量的12.94%;中档饭店共有客房122,697间,约占总量的5.73%;经济型饭店客房1,331,713间,约占总量的62.17%;其他类型饭店客房5815间,约占总量的0.27%。
总体上,各档次饭店规模呈现“倒酒杯型”,高档饭店、中高档饭店、中档饭店规模比例顺次减少,呈现倒三角形状,构成酒杯的底座部分,占比最小的中档饭店成为连接酒杯底座与杯身的“瓶颈”;构成酒杯杯身的经济型饭店规模占比最大,因而竞争也最为激烈,表明经济型酒店“跑马占圈”式的高速扩张阶段基本结束,进入到稳定发展阶段,一些经济型饭店集团开始布局中档市场,并向三、四线城市及其远郊区县及社区布点扩张。
3、品牌标准
参与统计的饭店集团中,饭店品牌建立有硬件手册标准、客房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的占比都达到了80%以上。另有42.5%的饭店品牌建有其他的标准进行补充。由此可以说明集团越来越重视饭店品牌标准化的发展,并进一步将标准细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然而,除了一些新进入的以市场化为导向切入市场的中端饭店、精品饭店等外,多数饭店集团的品牌标准还未能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来细化标准,往往是基于业主物业档次而形成的,由于各个物业的差异性,导致集团难以形成统一的集团标准。此外,地域市场的差异性也给品牌标准的确定带来挑战。
4、品牌影响力
使用集团品牌的饭店在全部成员饭店中所占的比例可用“A值”表示,合同有效期在5年及以上的委托管理和特许经营饭店在集团成员饭店中所占比例,可用“B值”表示,A值和B值的高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集团的品牌影响力。提供有效数据的49家集团中,有10,052家饭店使用了集团品牌,占集团饭店总数的86.1%,其中34家集团有80%以上的成员饭店使用了集团品牌。在使用集团品牌的成员饭店中,委托管理年限在5年以上的饭店数为3,658家,特许经营的饭店总数为4,209家,品牌影响力为67%。
八方快捷、东呈酒店、广州岭南、湖南华天、河南中州、湖南和一、华住酒店、锦江国际、君廷酒店、康年国际、南京金陵、石家庄国大、首旅酒店、世贸君澜、亚朵酒店等饭店集团的A值和B值均较高,反映出上述集团的品牌影响力较高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部分饭店集团的A值和B值均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如广州岭南、湖南华天等,说明这些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及其稳定性都在逐步提升。
从2008年到2014年,品牌影响力指数呈增长态势,A值从50%上升到86%,B值从32%上升到67%。
5、品牌支撑力
首先,集团投融资能力。根据饭店集团简介及相关报道,我国饭店集团资本运营能力正在快速提升。传统的星级饭店集团通过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加大融资规模,实现快速发展。例如首旅酒店在进行资本重组后,更名为首旅酒店,将品牌管理和地产开发正式拆分,股权及管理方面由北京首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旅酒店)负责,而饭店物业、资产方面将由“首旅置业”负责;浙江开元的REITs在香港上市,开元集团开始尝试从重投资、重资产的发展模式向轻资产、重管理的发展模式快速转变,并将积极探索研究开元酒店管理公司的轻资产上市模式;上海锦江国际通过品牌输出、品牌联盟、特许经营代理授权的方式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海航酒店集团通过国际并购快速提升其品牌化及国际化能力。各饭店集团仍将“品牌+资本”的双轮驱动,作为自己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我国饭店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金融资本的主导作用。今后,除了在有形资产的资本运营外,需要加强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运用,通过资产证劵化来实现集团新的发展。例如,可以对饭店企业未来收益等实现证劵化。目前我国饭店业对金融工具的利用不足。
其次,品牌及其系统支撑力。在人力资源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各集团平均每家成员饭店外派管理团队人数少则1人,多则60人,并且大多集中在主要业务管理岗位。在提供有效数据的44家饭店集团中,有37家集团外派总经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超过了50%,27家集团外派总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超过50%,24家集团外派部门经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超过50%;在饭店专业教育和培训方面,40家集团各级外派管理人员接受过一年以上的饭店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比例超过70%;外派人员基本都具有至少1年的行业从业经验,较2013年同期减少2年,可见个别饭店集团发展迅速,管理人员处于紧缺状态。有少数集团的外派团队在学历、培训经历和业内工作年限存在不足。
外派周期方面,各饭店集团管理团队的外派时间从半年至5年不等,以2至3年居多。在提供有效数据的39家集团中,仅有17家集团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外派周期保持一致,由此说明我国本土饭店集团外派团队的稳定性尚显不足,与管理水平和品牌与业主的关系相关。
2014年大部分饭店集团外派总经理的月均收入从6500元到118000元不等,集中在20000至50000元,达到50000元以上的有世纪金源、君廷酒店和万达酒店;外派总监月均收入在7300至33000元之间,超过30000元的只有世纪金源1家;部门经理月均收入则多为5000元至14000元。可见薪酬水平的跨度较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型酒店加入统计,下拉了平均值。2014年,部分集团外派团队薪酬水平较2013年有所增长,但个别集团降低了外派团队薪酬水平,可能与企业的绩效有关。
流失率分析显示,2014年个别集团的各管理级别的流失率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与市场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企业绩效不好有关。而且可以看到,总经理流失率的增长率较小,总监和部门经理流失率的增长率较大,饭店管理集团对饭店中层的性价比还是看好的。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传统国有饭店集团的流失率进一步提高,显示我国饭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高端人才缺乏、新生代员工敬业度及忠诚度相对较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突出。
6、饭店集团信息化
2014年,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集团及成员饭店信息化水平有了提升。企业开始利用大数据、“云端”的信息化平台来进行企业的管理创新。很多大型的OTA与饭店业进行持续的供需关系的合作,使饭店业开始通过互联网来聚集粉丝、解决痛点、整合产品、提升口碑等,针对80、90后成为消费中坚力量,饭店集团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
一是以饭店管理信息系统(PMS)为代表的饭店信息化。从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大部分集团成员饭店仍都使用第三方软件品牌,首先,西软的应用率最高(应用率44.2%),而中软(应用率21.2%),Opera(应用率19.2%),用友、石基、绿云以及金蝶(应用率9.6%)等其他品牌也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部分集团进一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开发饭店管理信息系统(PMS)。
二是对于预订系统,各饭店集团之间信息化做法差异较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的集团大部分只依赖一种预订系统,如铂涛集团、湖南华天、如家酒店、维也纳酒店等通过自主预订系统的房量贡献率较大,书香酒店通过第三方预订系统得到的房量贡献率较大;有的饭店集团能够平衡各种预订系统。另外,大部分集团饭店通过预订系统所得房量贡献率较之上年有所增加,说明线上预订已成为一种趋势。
三是中央采购系统进一步完善。此次参与统计的56家饭店集团中,有34家集团拥有中央采购系统。个别饭店集团较之上年完善了此系统,大部分还是没有变化。可见,在构建专业化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虽然有进步,还不是很成熟。
四是饭店集团的PMS开始实施联盟。虽然饭店与在线旅游代理商(OTA)的合作有利于业绩的上升,但由于OTA之间的价格争夺战已殃及到部分经济型酒店的利润,因此饭店集团如何加强自己品牌的建设,减少对OTA的依赖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空间布局
1、国内布局
参与统计的56家饭店集团的饭店均覆盖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布局。较之上年,受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影响,饭店业在西北地区的开发力度明显加大。2014年与2013年相比,许多饭店集团在扩张过程中,逐步完善在六大区域的全面布局,一些饭店集团基本已实现全国布局,如华住酒店、锦江国际、如家酒店、青岛尚客优等。比较而言,经济型饭店集团在国内的空间布局相对更为全面。
八方快捷、白天鹅、北京玉渊潭、福建中旅、湖南和一、南京颐斯汀、厦门建发、书香酒店、四川锦江以及四川岷山等集团则凸显了地域集中度高的特点,集团发源区域内成员饭店密度相对较大。而一些地域性集团,四川明宇、石家庄国大、浙江旅游等通过重要节点区位,逐渐形成全国性布局。我国饭店业集团化正在形成从东到西的梯次推进,这有利于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会对企业从组织、人才、供应链等提出新的战略要求。
2、国际布局
随着中国海外旅游人数的增长,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本土饭店集团开始走向世界,并在登陆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大的进展。据本次统计显示,在56家集团中,在海外已建成及有筹建项目的共计14个集团,包括首旅酒店、海航酒店、浙江开元、万达酒店、阳光酒店、铂涛集团、东呈酒店、港中旅酒店、湖南华天、世贸君澜、凯莱国际、亚朵酒店、粤海国际、杭州住友等。排除集团在海外收购品牌所直接管理的饭店,上述14个集团在海外共经营管理饭店55家,客房10,440间。这些集团多为资金雄厚,资产规模大的国有企业、大型民营地产商、多元化的综合企业集团,他们通过投资、并购或海外代理、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海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中高档饭店上,国有饭店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相对数量更多。
中国本土饭店的国际化进程在加速,这与我国企业走出去大背景相关。然而,对于服务业而言,轻资产、软实力是国际饭店品牌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我国饭店企业的走出去大部分采用重资产方式,这样客观上造成部分企业资金占用较多,无法进一步加强品牌标准、信息化等集团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形成品牌连锁的快速扩张条件。同时,资产走出去相对容易,但是在品牌输出、本土化管理、国际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多挑战。
四、成长性
2014年,饭店业继续震荡调整,市场变化促进饭店集团产业结构优化,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正在逐步显现。从饭店集团各档次成员饭店的发展计划可以看出,相对于已开业饭店数及客房数,筹建中的饭店数及客房数仍占有较大比重,这表明大多数集团对饭店行业的未来预期抱有乐观的态度,进一步实现规模扩张的意愿强烈。具体而言,中国饭店集团的规模成长性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在高端市场,五星级档次筹建中的饭店数和客房数略高于现有存量,体现出饭店集团整体对高端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但也有一些传统的饭店集团,2014年在高星级饭店规模成长方面速度放缓,对于一些筹建项目相对谨慎,将更多资源投放到中高端市场。
第二,在中高端市场,四星级档次筹建中的饭店数和客房数相对低于现有存量,但仍保持一定比例的预期增量,呈现出较为合理的规模成长速度。同时,未进入星级饭店体系的新进入饭店集团在中高端市场发力方面强劲,如桔子水晶、亚朵酒店、维也纳酒店等集团的筹建项目呈倍数级别增长。
第三,在中端市场,三星级档次筹建中的饭店数和客房数明显高于现有存量,预示着大多数饭店集团已经发现中档市场的供需缺口,中国饭店集团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中档饭店的合理规模。
第四,在经济型市场,经济型档次筹建中的饭店数和客房数明显低于现有存量,表明经济型饭店在中国市场增速放缓。
第五,新增的精品饭店市场发展较快,从客观上对高星级饭店市场形成冲击。
从发展稳定性来看,管理的稳定性与管理合同的期限密切相关,35个采用了委托管理方式的集团中,委托管理年限为5年(含)~10年的饭店数量最多,有2589家,所占比例为66.6%;管理年限为10年(含)以上的次之,饭店数为1050家,所占比例为27%;管理年限为3年(含)~5年的饭店有164家,所占比例4.2%;管理年限3年以下的饭店有89家,所占比例为2.2%。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委托管理合同年限为5年(含)以上的中长期委托管理饭店所占比例由91.1%提升至93.5%,并且,自2009年以来,年限为5年(含)以上的中长期委托管理饭店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委托管理年限低于5年的饭店所占比重总体呈现出下降态势。由此说明,饭店集团的在加快扩张速度的同时,发展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与业主的合作关系逐渐稳定。
在管理控制权方面,提供有效数据的30家集团总体上情况良好,但集团间差异仍旧存在。虽然部分企业开始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但少数企业还存在业主对外派团队给予管理权力的保障不足,以及过度干预的现象。通过比较近两年的数据,很多集团的基本保障的成员饭店所占比重稳步上升。另外,受业主契约精神的影响,管理费的收取是饭店集团面对的挑战。在提供有效数据的38家集团中,有28家集团反映管理费正常收取率为80%或以上,其中8家集团实现100%管理费收取;同时,还有20家饭店集团存在对部分成员饭店难以收到管理费的情况,比2013年多4家。其中,高星级饭店管理费用的收取比较困难。值得注意的是,业主与管理公司发生管理费收取的企业中高星级饭店居多,这可能表明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高星级饭店经营困难,难以实现业主预期。
五、管理公司体系
本次调查共有55家集团提供了管理公司方面的有效数据。在集团组织建设上,几乎全部公司都认为已经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表明我国的主要饭店集团已逐渐进入正规化大型企业发展阶段;有50.9%的饭店集团成立了区域分公司,比去年的50%略微增加了0.9%,表明多数企业在通过全国布局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方面还有待提高。49%的集团对高管施行期权式奖励机制,表明饭店集团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市场化管理程度也在提升。
在集团品牌支持力方面,89%的集团开通了微信和微博平台,81.8%的集团建立了常客计划,100%的集团拥有独立的官方网站。这些指标较去年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信息化质量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预订渠道上看,通过对“本公司通过独立官网获得的客源百分比”这一指标进行统计,从数据结果来看,饭店自身官网吸引客源的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也反映出,OTA在饭店分销渠道中占据不可替代的绝对优势地位,这一方面说明我国OTA发展迅速,但同时过度依赖第三方预订系统或OTA也会导致饭店集团在渠道上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可能带来自身渠道受到控制,价格受到渠道商支配等风险。
六、经营数据
2014年参与统计饭店集团的经营特征概括如下:
第一,成员饭店经营业绩总体表现欠佳。与2013年相比,以经营毛利率为代表的财务绩效指标持续下滑,2014年中国饭店集团的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
第二,在经营收入方面,尽管饭店业整体受2013年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但2014年饭店集团营业收入较上年相比仍有小幅度提升,这与大多数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危机,有效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有关。具体而言,出租率较上一年略有上升,表明饭店产业市场需求仍在扩大;但平均房价明显下降,这一方面表现出饭店业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饭店业的竞争程度持续加剧。相比客房收入,餐饮收入继2013年以来继续表现出下降态势,由此说明饭店集团在餐饮方面的收益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第三,员工客房比较上一年明显下降。2014年,饭店集团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如减少中层管理岗位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即时沟通的微信公众平台等措施,均能够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更多地经济型酒店集团首次参与了今年的统计分析。
第四,在成本管理方面,工资及相关开支比例上升,饭店人力成本压力持续增加。同时市场营销推广支出也呈现出上升趋势,饭店的经营成本增加。然而,能源支出比例下降,一方面体现出饭店集团重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深入民心;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型酒店参与统计,其能源消耗相比较于中高端饭店相对较低。物业营运及保养支出比例上升也凸显出饭店集团的整体经营业绩面临一定挑战。
七、结论
综上所述,56家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饭店集团在2014年度的业务活动集中体现出以下特点:
1. 受宏观环境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集团成员饭店经营收入业绩总体表现欠佳,同时人力成本、市场推广等饭店经营费用高居不下,使得经营毛利率继续呈现下滑趋势。相比之下,能源支出比例下降,这与饭店集团有效地加强了节能减排等成本控制措施有关。
2. 在企业规模方面,整体上中国饭店集团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强劲;饭店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但各集团间的规模差距进一步扩大;饭店集团在国内的规模扩张速度继续高于国际饭店集团全球规模扩张速度,表明中国饭店产业在全球的集团化进程中继续发挥领先优势。但在成员饭店和客房的绝对数量上,与国际前10位品牌管理集团的差距并未缩小。
3. 在品牌发展方面,品牌谱系进一步丰富,市场微细分态势初见端倪;多数饭店集团开始实施不同档次和类型饭店的布局。各档次饭店规模总体呈现“倒酒杯型”,高档饭店、中高档饭店、中档饭店规模比例顺次减少,呈现倒三角形状,构成酒杯的底座部分,占比最小的中档饭店成为连接酒杯底座与杯身的“瓶颈”;构成酒杯杯身的经济型饭店规模占比最大,因而竞争也最为激烈,一些经济型饭店集团开始布局中档市场,并向三、四线城市扩张。
4. 在品牌质量方面,各集团越来越重视饭店品牌的标准化建设,但标准的细化及精准市场画像定位上还有待优化完善;同时,集团品牌影响力及其稳定性也在进一步提升。
5. 在品牌支撑方面,各饭店集团根据自身的饭店扩张状态,外派团队构成各不相同;“互联网+”背景下,集团及成员饭店信息化水平有了提升。
6. 在空间布局方面,国内布局较之上年,在西北地区发展力度较大,基本实现全国布局,部分地域性饭店集团进一步实施全国性扩张;本土饭店集团通过品牌并购和项目收购等方式的国际布局不断增多,标志着中国本土饭店集团的国际化时代来临。
7. 多数集团在保持规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中档饭店市场拓展。然而,部分集团与业主关系仍然存在矛盾,管理费用收取在一些高星级饭店集团中相对困难。企业纷纷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努力缩短与国际品牌集团的差距。
总之,中国饭店集团在国际饭店集团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利好和风险因素交织背景下,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面临巨大发展挑战。只有通过品牌化、资本运营及技术创新等,才能在国际饭店集团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