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在2022年中国饭店餐饮业发展高端研讨会上的发言
创建时间:2022-09-01
字号:【默认大超大】
编者按:
最近三年,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业最为艰难的三年,尤其是饭店餐饮,比之社会餐饮更要承受商旅客人骤减、会议宴会取消、用作隔离酒店等多重打击。此外,对于星级饭店来说,过往餐饮是跟环境、服务紧密挂钩的,远远没有社会餐饮的灵活性,疫情期间的外卖尝试实属无奈之举。一度风靡的预制菜有其优势,但如何跟饭店餐饮结合?消费降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饭店餐饮经营。诸多问题,如何解决?中国饭店餐饮的未来在哪里?
8月16日,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联合美团共同主办“2022年中国饭店餐饮业发展高端研讨会”,一众业内资深人士齐聚银川新华联喜来登酒店,对饭店餐饮的现状和未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为会议实录:
秦朝: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
社会餐饮的现状与自救
现状:社会餐饮这两年是非常艰难的,从去年春节前开始,上海等地方疫情反复,2022年应该是疫情三年里最苦的大半年。我们最近发了一篇文章,把上半年上市餐饮的报告做了分析,好像除了瑞幸咖啡之外,其他的全在赔钱。海底捞虽然上半年有167亿的营收,但依旧亏损2.5亿,而去年同期利润还有9000多万,说明今年更残酷。这就是社会餐饮的现状。
自救1-关店止损:鉴于这样的现状,社会餐饮人依然表现出了非常顽强的自救精神,大家都在找出路,该止损的止损,比如说海底捞的“啄木鸟”计划,把不良的店全部挑出来。疫情开始的第一年,一共开了不到1000家店,一下子就关了300家,止损的魄力是非常强的。
自救2-预制菜:预制菜这个赛道,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快速爆火起来,爆火的背后反映出来的就是自救。北京、上海一出现疫情就是禁止堂食,大家只能想办法,做外卖。外卖不足以支撑的时候,那就要去做半成品,希望得到一些现金流。在这样的综合情况下,预制菜成了一个风口,成了蓬勃发展的大赛道,而且让很多头部的餐饮品牌加速跟进下注。比如说行业里备受瞩目的贾国龙功夫菜,把中国最好、最地道、招牌菜拿出来,用工业化、预制化的方式给标准化,然后把它变成标准的预制菜,也就是进入零售通道,利用线上的私域和各种流量,包括线下商超,彻底进入C端。
自救3-打通供应链:打通供应链有很多种方式,第一种是自己的供应链,比如说贾国龙功夫菜,投资10个亿,自己彻底打通了。还有一种是整合社会供应链,比如当年俏江南的创始人儿子做的麻六记,在北京和上海疫情双重加压之下急速成长起来,利用外部社会餐饮供应链去研发产品,一个贴牌的、纯IP属性的预制菜玩家。在各种线上平台,一个月的销量大概有几千万,就是卖各种酸辣粉、川菜的大菜系。
酒店餐饮的优势与不足
IP属性强:酒店餐饮最为核心的价值在于酒店餐饮有个金字招牌,甚至是老字号的招牌,无论是香格里拉还是万达、万豪、华住还是金陵等等,品牌价值是社会餐饮没有的。但是社会餐饮目前也在努力打造IP,很多社会餐饮的老板拍视频、亲自出镜,他的目的就是打造IP,IP就是金字招牌。因为只有IP才能获得流量、获得高黏性的流量,获得强大的产品背书。既然酒店餐饮已然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如何将它用好,应该是酒店餐饮人所要考虑的。
危机意识弱:社会餐饮总是处在生死攸关的边缘,他们的资金实力、背景、团队肯定不如酒店餐饮,所以他们时刻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极快的面对危机的反应速度。反观酒店餐饮,我跟在北京经常去的一家酒店的餐饮经理聊了好多次,整体感觉酒店餐饮的职业经理人比较佛系。尤其是中层,第一大家看重的是稳定的工作,不折腾、不找事、不出错,是第一要务。第二,他们不愿意试错,以及不愿意主动尝试。还有一个原因,高层也不能完全摆脱责任,因为高层没有施压,他当然就没有动力,中层何必要主动的试错呢?随着餐厅因为疫情关了,酒吧因为疫情关了,那么大的咖啡厅,一个月就有几千元的利润,这种数据和结果在社会餐饮那里是不可容忍的。因为所有的餐饮人、社会餐饮老板都是白手起家,已经做成功的会更加珍惜他已经获得的成果,没有的更加有危机感,谁都不想死,怕死是社会餐饮人一个非常大的动力,正因为怕死,所以他们要拼命的求生,拼命的抓住一切机会,无论是摆摊,做预制菜等等,他们的动作会更快一些,这是酒店餐饮需要优化和改变一些的地方。
疫情给餐饮业带来的变化
商业模式的变化:数字化更为普及,连锁率更高。过去很多餐饮老板一提起餐饮数字化可能模棱两可,但到今天他已经在用数字化,他的企业已经是数字化了,因为他的导向是我一定要用这个东西产生结果,拿到结果、拿到利润、拿到营收等等。我觉得疫情三年是社会餐饮数字化、标准化,甚至是业态和商业模式发生巨变的三年,我们从社会餐饮的数据上也能看到连锁率明显上升,连锁反应就是商业模式的进化,我们看到品牌也层出不穷,品牌的层出不穷一定伴随着很多弱小的品牌消失,而产生了大量新的品牌。
消费结构的变化:疫情三年,对整个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影响还是挺大的,倒过来会影响整个行业业态的结构。比如说我们走访到的一些餐饮业态里,中高端餐饮和精致餐饮在这三年里是最惨的,恰恰这个业态跟我们酒店餐饮是最像的,因为有的就开在酒店的物业里。整体来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消费的确是在降级,价格方面降了,消费能力降了。以北京为例,端午节以后消费市场有所转暖,我们去这些物业看一看,发现人气确实是回来了,有些餐厅也开始排队了。但这背后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用一些老板的话说:“人回来了,但是营业额没有回来。”一个具体的数字,比如说有些中高端餐厅的客流量回归了70%—80%,但是营业额恢复了30%—40%。也就是说,70%的人创造了30—40%的营业额,这样算下来的话,整个餐厅还是会赔钱的。
这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细节,就是客群变了,原来的商务社交客群没有了,变成了以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以及偏年轻的这些人去消费,这给酒店和高端物业、高端餐饮直接造成了客群的流失,而且是高净值客群的流失。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大厂裁员潮很凶猛,去年和上半年很多大公司的裁员节流,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商务社交场景的减少,这就给中高端餐饮带来巨大的损失。家庭客群的消费非常谨慎,大家不敢点太贵的菜,都会点这个餐厅里性价比比较高的菜,还会问你有没有折扣。这里面更深远的事实是:年轻群体失业率很高,也就导致手里没有钱了,也就是说最有消费实力的两波人都出了问题,高净值的人群出不了差,有潜力的年轻人现在手里没有钱了。如果这两大人群恢复不了,就会直接影响到中高端餐饮业态的收入,也就是说你眼看着人是回来了,营业额起不来。拿另外一个业态举例子,比如说咖啡,现在的主力消费群,35岁以下的这群人的消费都务实了一些,一个典型的数据:星巴克销售额今年上半年直接断崖式下滑40%,很神奇的是瑞幸不降反增,第一次实现了有利润。同样都是咖啡赛道,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化,发现主打空间体验消费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主打刚需层面消费的出现了正向的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快餐是在扩张的,尤其快餐的头部在急速扩张,业绩也确实是在增长,这个特点值得酒店餐饮考虑。怎样面对高净值群体的消失或者消费力的减弱,怎样应对主力消费群体的减弱,怎样调整我们的商业模式?因为在社会餐饮里已经在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甚至具体到大家不会再大力开商场店,因为商场店很贵,因为商场店的客流也在下降,大家没有钱了,没有钱就不会去商场,不会去环境很好的地方消费,转而去社区、家门口、街店,这些地方成了消费的新战场,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社会餐饮其实都在往社区餐饮这个地方发力。有很多头部的品牌,以及以前做的偏中端、高端一些品牌纷纷往社区这个战场去打,这个战场我们认为是餐饮消费最终极的战场:第一堵在了家门口,第二堵住了刚需,第三甚至要替代家庭厨房。这也反映了社会餐饮人对未来消费心态的理解-回归到最底层去,经济再差、环境再差,总要吃饭,一旦这个结论变成了现实,也就证明了大家对于未来餐饮发展底线的理解。
餐饮用工的变化:这些年餐饮机器人越来越成熟了,包括炒菜机械臂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吃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是机器生产的东西了,这其实是一个现实:未来无论是高端餐饮还是社会餐饮,标准化的比例会逐渐提高,用工成本有压缩空间。中餐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效率低下,浪费很大,最终产生的净利只有10%、5%,这里面人工成本占比非常大。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用工结构是很有可能发生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