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上饶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产业,把旅游业培植成市域经济支柱产业,促进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旅游休闲中心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提质增效”的原则,实施量化目标抓旅游、立足开放抓旅游、确立项目抓旅游、创新机制抓旅游、整合资源抓旅游、转变职能抓旅游、强化管理抓旅游、抢抓机遇抓旅游的“八抓”战略,突出绿色、红色、古色、蓝色“四色旅游”特点,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构筑“以三清山为龙头,以中心城市、婺源和滨湖地区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使上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2、发展目标。实现“双百”目标,即在今后5—6年内完成旅游投资100亿元;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把旅游业建设成市域经济支柱产业,力促上饶成为江西旅游经济强市。
二、上饶旅游生产力的布局
3、做大做强三清山旅游。围绕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精品景区要求,按照“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的模式,加快上饶中心城区、玉山和婺源县城建设,使之成为三清山旅游发展的依托。加快精品景区建设,改造外双溪(南山)索道,新建金沙(东部)和汾水(北部)索道,重点推进梯云岭、玉京峰、三清宫、玉灵观四大景区和金沙休闲旅游中心、外双溪旅游接待区、汾水旅游接待区等三大服务区建设;推进玉山和婺源县城以及玉山紫湖镇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整体形象,把上饶市区、玉山和婺源县城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加快上饶城区旅游发展。重点建设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加快开发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和信江书院的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双塔”公园、辛弃疾公园、紫阳公园及市民广场等城市主题公园,深度发掘陆羽、辛弃疾等人文资源,新建上饶市博物馆,充分展示上饶悠久历史文化,形成中心市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健全城区旅游功能;加快星级酒店、演出和展览设施建设,建设上饶市会展中心,完善住宿、娱乐、会展等服务功能;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等旅游服务保障体系,把中心城区建成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枢纽和“中转”平台。
5、加快上饶中心城市旅游建设。上广玉信弋铅横半小时经济文化圈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密集,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有龟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方志敏根据地旧址名胜区等红色资源,有玉山官溪胡氏宗祠、广丰十都大屋、铅山石塘王家大院等古建筑资源,有信江书院、鹅湖书院、叠山书院、怀玉书院、玉山考棚等书院资源,有市区东岳护国寺、广丰县博山寺、上饶县石人殿、弋阳县南岩寺、铅山县葛仙祠等宗教资源,有杨惟义故居纪念馆与昆虫博物馆、黄家驷纪念馆等名人资源,有灵山、葛仙山、黄岗山、赭亭山等山地资源,有云碧峰、鹅湖山、龟峰、铜钹山等国家森林公园,有大坳枫泽湖、三清湖、下会坑水库等水面资源,开发中心城市旅游资源,前景十分广阔。
编制上饶市区旅游线路图。根据游客不同层次需求和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整合中心城市旅游资源,形成市区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及多日游线路,重点推出上饶——三清湖——三清山——婺源、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方志敏根据地旧址名胜区——梧枫洞——怀玉山、上饶——龟峰——万年仙人洞——鄱阳湖、上饶——鹅湖书院——葛仙山——黄岗山等4条精品旅游线。
搞好景区景点介绍。组织编写各景区景点介绍、导游人员解说词以及当地名人故事、民俗风情、趣闻轶事,编印成册,广泛宣传,增强景区景点的观赏性、趣味性。完善景区景点中英文介绍牌、线路指示牌等导视系统建设。
加快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进龟峰风景名胜区建设,着力建设龟峰、卧佛、南岩寺三大景区,完成弋阳腔古戏台、中国龟馆建设,加强与周边景区的联系和合作,使弋阳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逐步开发灵山、葛仙山、黄岗山、铜钹山、鹅湖书院等特色旅游,形成中心城市旅游经济圈。
6、加快红色旅游业发展。以“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旅游线路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方志敏根据地旧址名胜区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名录为契机,深度开发上饶红色旅游资源。着力开发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和方志敏根据地旧址名胜区两大红色资源,做大上饶红色旅游品牌。重点加强红色旅游规划,编制红色旅游线路、红色资源保护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等三大规划。加快各景区景点的开发,上饶集中营名胜区要重点推进茅家岭革命烈士陵园、周田大本营、李村叶挺囚室、七峰岩高干监狱等景区建设;方志敏根据地旧址名胜区要重点开发方志敏故居、叠山书院、漆工暴动旧址、葛源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和方志敏被捕地怀玉山等景点,形成上饶红色旅游精品。
7、加快婺源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利用“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的品牌优势,深度开发民居村落、田园风光、自然山水、馆藏文物等旅游资源。以建设景婺黄(常)高速公路为契机,超前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迅速提高县城对全县各景区的集散功能和对景德镇、三清山、黄山的中转功能。加快婺源博物馆、婺源游客中心、四星级酒店和“一江两岸”景观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打响“中国最美的乡村”品牌。同时加快全县道路、生态和各旅游景点的建设,加强民居村落保护。
8、加快培育滨湖地区旅游业。重点推进鄱阳湖候鸟观赏区和万年仙人洞风景名胜区建设,形成以水产经济、稻作文化、渔家风情、候鸟观赏为特色的鄱、余、万湖泊生态文化旅游圈。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9、搞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完善和实施好《上饶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着手编制《上饶旅游线路规划》、《上饶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和《上饶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增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县(市、区)要在《上饶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抓紧编制区域规划和景区、项目建设规划。
搞好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的协调,交通、文化、林业、商贸、水利、教育等相关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和旅游发展空间。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文化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城市绿地和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旅游区(点)发展规划应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
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规划的科学管理,加大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旅游景区(点)项目,必须征得旅游主管部门的同意,由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景区(点)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开发进行规划、论证,在做好市场预测和调查的基础上,努力建设高品位、高档次的景区(点)。景区内的单个项目和工程,也要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不能破坏景区(点)的整体性。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应以保护为主。旅游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规划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破坏和浪费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10、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加速构建市域旅游快速通道。大力实施旅游通畅工程,构建以市区为中转中心、辐射带动全市主要景点的“三小时旅游交通圈”。重点加快景婺黄(常)、景鹰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福建宁德至上饶的高速公路;加快鄱余公路、乐江线及三清山环山旅游公路建设,着力改造国道320线上饶段、上德公路、万弋公路等快速通道;推进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线建设,重点建设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各景点间道路连线(城区——茅家岭——上下周田——七峰岩)、方志敏根据地名胜区各景点之间道路连线(弋阳县城——漆工镇——横峰县城——葛源;怀玉山——三清山(外双溪)以及婺源古坦一景德镇瑶里、婺源——黄山、婺源——三清山的道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开通中心城区至周边七县(区)的公共交通汽车;发展旅游汽车客运公司,开设旅游客运专线,开通上饶至三清山的旅游直通车。同时,积极配合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争取九景衢铁路立项建设。借助周边航空港,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市场。
加快旅游景区服务区建设,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根据《上饶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安排,形成以特色旅游产品为基础、精品旅游产品为支撑、一般旅游产品为补充的上饶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开发一批集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生态观光、民俗文化、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多日游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
实行景区游览区与服务区分离。各景区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建设好游客接待、休闲、娱乐等服务区建设,要依托县城建设旅游服务区。要重视旅游商品开发,注重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在黄金旅游线路和市区规划建设旅游购物超市,聚集全市重点优势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提高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11、进一步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度。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把旅游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建立和完善旅游开发项目库,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招商活动,吸引外来资金投入旅游开发;积极引导、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旅游项目;鼓励、支持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机构举办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文化旅游等各种旅游项目;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要积极“跑省进京”,努力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动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建立诚信机制,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实行“一条龙”服务,提升旅游城市形象;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增强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加强与周边旅游市场的对接。抓住长三角构筑旅游大网络的机遇,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参与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和旅游客运网络运作计划,力求在机制对接、市场互接、客源互送上有新的突破;主动争取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以泛珠三角市场为“跳板”,借助境内外旅游网络,拓展境外旅游市场;建立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为客源的合作机制,提高我市与华东、华南市场的关联度。依托我市地处“六山三湖一镇”(黄山、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九华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太平湖、景德镇)中心位置的独特区位,精心设计旅游线路。
12、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理顺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形成“小管委会、大公司”的运作模式。重点推进三清山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三清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要与三清山管委会彻底脱钩,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完善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方志敏根据地旧址名胜区管理机制,逐步推行政企分开。
做大做强一批旅游企业。加大对现各旅游企业的改造整合力度,实施联合重组,推进旅游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三清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建设,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争取尽早上市,继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旅游领域。同时加强旅游企业管理,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实行标准化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旅游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拍卖、招标的方式依法有偿出让经营权,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对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可以整体招商,也可以分项招商。对景区服务区客运线营运权、餐饮权等特许经营权可通过拍卖的形式进行转让,经营权转让收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旅游开发等。
13、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工作,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尤其是核心景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抓紧实施核心景区违章建筑物拆迁和植被恢复计划,全面实行林木禁伐,禁止捕食和经营野生动物。搞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重点抓好梨温高速、景婺黄(常)、景鹰高速、320国道和景区环线公路沿线绿化,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旅游开发项目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认真搞好环境影响评价,重大环境影响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
14、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实施整体宣传促销战略,由市旅游局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上饶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市场开发和促销计划,围绕创“上饶”旅游品牌,进行主题定位、设计包装和宣传促销。宣传、文化、外经贸、外事、侨务等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宣传上饶旅游,要着手编印《上饶旅游交通图》、《上饶旅游指南》、《上饶市区旅游线路游览图》,拍摄一部能比较全面反映上饶旅游的风光片,并刻制成VCD光碟。
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建设好“上饶旅游”网站,实现市、县(市、区)旅游部门及主要景区联网,开展网上咨询和预订服务。切实搞好网络宣传,建立旅游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每年组织旅行社、星级饭店和主要景区,在主要客源地开展1—2次富有成效的促销活动。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搞联合,设立办事处进行宣传促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培育旅游市场经纪人,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推动旅游促销工作向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开辟新兴的客源市场,在深度开发长珠闽地区近程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以日、韩、东南亚为核心的远程市场。策划举办节庆活动,扩大上饶的知名度,搞旺旅游人气。
15、努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制定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各县(市、区)、各部门及各旅游景区。加大创优力度,启动三清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和三清山、龟峰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争取三清山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建设好龟峰、婺源江湾两个国家4A级景区,加快上饶集中营名胜区、葛仙山和枫泽湖建设步伐,争取列入国家3A或4A级景区,建设一批星级酒店。通过3—5年的努力,把上饶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16、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诈游客等不法行为,加强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加强对社会饭店、餐饮业的规范管理。发挥上饶市旅游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规章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使旅游业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健全游客投诉管理制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强化旅游安全的监督检查,加强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切实做好社会治安、旅游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和卫生保障等工作,确保旅游安全。
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7、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抓好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服务、协调、规划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综合性产业,必须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这项工作。要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的职能。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支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全市上下都要关心、支持和谋划旅游业的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18、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引进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的同时,重点搞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要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加强旅游基础科学研究,注重旅游项目的策划,造就出一支能适应我市旅游业大发展的专业队伍。
19、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旅游业投入。设立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2005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扶持、规划编制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重点项目建设,要积极争取政府实行投资贴息政策。
完善旅游市场开发的鼓励政策。从2005年起,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5%设立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全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全市宾馆饭店业、旅游运输企业、旅游生产企业的行政性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除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外,该取消的取消,该降低标堆的降低标准,坚决杜绝重复收费和乱收费。允许旅游运输企业实行淡季报停制,免收有关费用,具体办法由市交通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旅游局研究制定。对旅游运输企业的安全检查要减少环节,尽量方便旅游运输企业。
20、强化工作督查协调。要充分落实并利用好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的督促和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